到底会有多少人失业 联合国发文担忧ChatGPT

和你探讨怎么绿了隔壁老王,像巴菲特一样预测股票的走势,帮孩子写论文并拿到最高分?


这些科幻电影里出现的画面,正在成为现实。


近期,由美国OpenAI公司发布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在科技圈大杀四方,A股相关概念股纷纷涨停。


无论是硅谷巨头,还是资本市场,都掀起了阵阵高潮。


ChatGPT究竟是什么?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可以聊天的机器人。


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聊天。


它不仅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来模仿人类进行对话,逐步听得懂你的话外之音。


还能根据你的需求,来撰写作业、文案脚本,甚至编程代码!


由于具有很高的仿真性和专业性,截至今年一月末,ChatGPT的月活用户已突破1亿,用瑞银机构的话说:


“在互联网领域发展的20年里,我们想象不到有哪个互联网应用普及得比ChatGPT更快。”



大多数注册ChatGPT的人,主要的目的,就是用ChatGPT帮助写作业,写报告。


而且足够能以假乱真,甚至还能引经据典,颇具文采。


比如《人类简史》十周年的再版写序言,就是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用ChatGPT的前身——GPT3写的序。


赫拉利惊讶GPT竟然能从他的文字里真提出了论点,而且言之有理,不是胡乱拼凑了一堆句子,有着连贯的逻辑。



《科学》主编说,现在有大量由ChatGPT创作的论文摘要提交给学术审稿人审核,被发现的比例不超过63%。


什么会议精神心得、中国哲学史学习报告《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都能信手拈来。


有调查显示,89%的美国大学生承认使用ChatGPT做家庭作业,53%的学生用它写论文,48%的学生使用ChatGPT完成测试。



气得美国不少教授老师跳脚:“得限制ChatGPT的应用!”


特斯拉的CEO埃隆·马斯克也警告:“ChatGPT是可怕的好东西,我们离危险的强大人工智能不远了。”


ChatGPT这个工具那么强大,它的原理是什么呢?


简单点说,就是通过技术创新,把海量的网络资源和书籍知识,以及程序代码,进行整合关联,最终生成出AI结果。


当然,这个过程需要以大数据和大算力为基础。


近期,包括微软在内的多家高科技企业都表示,将在产品中全面接入ChatGPT技术,搜索应用Bing将与ChatGPT整合。


Google公司也宣布,将推出一个名为“Bard”的应用,与ChatGPT竞争。


中国的科技公司里,百度内部也疑似在开发类似ChatGPT的项目,并将名字确定为“文心一言”,英文名ERNIE Bot,将在三月份完成内测并向公众开放。


百家争鸣,只为市场。


不知道未来哪个科技公司的聊天机器人最好用。


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们真的要沉下心来做这件事,可绝不能局限于专利数量和论文数量。



(AI领域专利数量排名)


真刀实枪的好用,才是竞争的关键。


当然,肯定有人会担心,AI的强大会让更多人失业。


确实是这样,前段时间,官方就建议各地以工代赈的项目,要多用人工,少用机器。



这不是说走回头路,而是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应该尽可能扩大就业机会,多发点劳务报酬。


想一想,比如收割小麦,一个收割机一天的收割量,100个人都赶不上。


机器虽然解放了人力,但确实也让更多的人陷于没有工作的状态。


现在的ChatGPT,已经会编写简单的程序,也会写一些公文。


可以说那种科幻片里,机器取代人类,并统治人类的画面,已经有了苗头。


想想未来的画面吧,本来一个软件公司需要200个程序员。


可能后面只要2个了,剩下的198个就要失业。


所以,这不得不让我们去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保证自己不能被机器替代。


所幸,我们还有思考的时间。


虽然外界把ChatGPT传得很神,但无相君也试了试ChatGPT的具体应用,发现它有着一个核心缺陷:


不能从事创造性工作。


ChatGPT确实可以帮写部分代码,检查代码bug,但软件工程项目的需求复杂多变,它目前还无法理解并提供相应需求。


甚至就连ChatGPT自己都回答,不会导致程序员失业……



在写作、调研报告、科学研究的范畴内,ChatGPT虽然搜集众家之长,并进行重新进行加工整合,使之查重率过关。


但行家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不是原创。


比如我就试着让ChatGPT回答一些热门的问题,发现ChatGPT给出的回答,说了等于没说。





我看别人测试的一些结果,也是类似,ChatGPT只能给出一些“中肯”,似是而非,且没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


它只能基于自己数据中的知识和经验生成答案,并不具备在专业领域的推演能力。



不过即便如此,我们也要承认,这些话拿来水论文,水报告,已经足够了。


机器终究是人类发明的,在未来还没有到来之前,我们应该洞察到今后就业、职业方向,那就是:


去学会使用机器,并以更快的速度进化,多去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


而如果你现在工作很容易被这些人工智能取代,诸如


广告、记者、客服、会计师、律师助理、财务、平面设计师、分析师......


那就真要给自己一点压力了。

原文连结六度声明DMCA 政策

相关新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