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困境也波及教育,中国“时代财经”16日报导,河北衡水市桃城中学传出“逼捐”事件,要求初三学生每人捐款2万人民币(专题)(9万台币)、初二学生捐款1万人民币(4.5万台币),以维护学校营运。
报导说,化名罗旭的学生家长披露,“学校要求学生家长通过慈善机构‘中华慈善总会’向学校捐款”,捐款后提供校方收据,以兹证明;“学校说这是为了给老师发放工资,维护学校正常的学习生活,否则该住宿学校将取消自习,并且每周放假”。
罗旭说,许多来自河北其他城市、甚至外省的孩子前来就读桃城中学,“正常都是2、3周放假1次,如果改成1周1次的频繁放假,对孩子来说特别奔波,有的外地孩子时间都花在路上了,到家只能待几个小时”。
报导指出,该“逼捐”通知令家长炸锅,学校随后紧急叫停捐款,子女就读该校初三的罗旭说,初三没有家长捐款,但初二已有两名家长在家长群组表示“已捐”。
罗旭提供的家长群组截图显示,学校要求通过“中华慈善总会”帐户捐款,捐款需注明“大众慈善”。一些家长也披露,学校老师介绍捐款时抛出“诱人”条件,1位家长说,“学校让我们以爱心人士的名义捐款,还说捐款之后会提供慈善证书,这个证书对孩子以后的考学、考研、考公都有利。如果家长有企业的,还可以通过企业帐户,打这笔慈善款,可以帮助企业抵税”。
“时代财经”向校方求证该讯息,学校1名工作人员说,“不清楚捐款”。记者进一步询问,要求上万元捐款是否太多?他回答,“但如果不这样,老师们的工资也发不出来。学费从32000元降到4020元,1个班50个学生,合计20万元,我觉得老师1年的工资都不够”。
记者追问,“目前学校有困难吗。”他说,“困难肯定是困难,您要是老板,您自己也能感觉出来,1天的开销水电费都上万了吧!”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教育局表示,已接获相关反应,正进行调查,并责令学校停止捐款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