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 记忆 相关新闻
我,终于离开了上海:给同温层的朋友们的忠告
万维1天前 (UTC)
一周年碎碎念,一点微小的个体记忆一年前的今天,上海两个月的封城以上海发布的“6月1日起有序恢复住宅小区出入、公共交通运营和机动车通行”结束,当然了,封城的开始也是上海发布,3月28日的“新一轮核酸筛查”。解封的推文下,上海发布放出来的评论是“我
墙外文摘:香港“六四”——个人记忆不灭,集体记忆堪忧
德国之声1天前 (UTC)
有评论认为,要完全100%抹走香港的六四记忆,其实是极其困难的事。然而,过去两三年,国家高压达到相当程度,妨碍了六四论述,影响了集体记忆。
上海解封的一年后,我离开了上海
文学城2天前 (UTC)
一周年碎碎念,一点微小的个体记忆 一年前的今天,上海两个月的封城以上海发布的“6月1日起有序恢复住宅小区出入、公共交通运营和机动车通行”结束,当然了,封城的开始也是上海发布,3月28日的“新一轮核酸筛查”。解封的推文下,上海发布放出来的评论是“我是六月一日过生日,感谢上海政府的礼物,我超喜欢!
六四34周年特别节目--记忆与遗忘的斗争
美国之音中文网2天前 (UTC)
美国之音 “六四34周年特别节目--记忆与遗忘的斗争”,前六四学运领袖吾尔开希、流亡作家苏晓康、六四幸存者李恒青回顾六四,并从中反思、探索中国未来民主化的道路。六四学运=================================嘉宾发表的是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美国之音。
《5月35日》:香港“六四记忆”能移植台湾吗?
德国之声2天前 (UTC)
香港六四纪念剧《5月35日》无法在港公演,今年首度移师台湾——这对香港人与台湾人来说有什么意义?香港逐渐被“清洗”的六四记忆,能在台湾移植、落地吗?DW采访幕后团队与学者理解他们的答案。
“保持历史记忆就是对极权的抵抗” 六四34周年纪念活动在纽约华盛顿展开
美国之音中文网2天前 (UTC)
6月2日,六四天安门镇压事件34周年之际,筹备已久的六四纪念馆在纽约曼哈顿开幕。傍晚,抗议中共六四屠杀的示威者,游行前往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他们中不仅有当年被中共通缉的学生领袖,也有不少年龄与当年的学生领袖相仿、在中共严格舆论监控下成长起来的“90后”们。
六四34周年:“保持历史记忆就是对极权的抵抗” 六四纪念馆纽约开幕
美国之音中文网2天前 (UTC)
6月2日六四纪念馆开幕式在纽约曼哈顿中城举行。包括六四学运领袖,纪念馆发起人,国会议员代表缅怀当年为中国民主牺牲的逝者,并呼吁人们铭记过去,不要放弃,因为“保持历史记忆就是对极权的抵抗”。相关内容:https://www.voachinese.com/p/6041.html
追坦克的人,蔡崇国的六四记忆
美国之音中文网2天前 (UTC)
在蔡崇国的记忆里,89年6月3日深夜的北京宛如二战电影:坦克、装甲车、火光冲天、子弹呼啸而过。他只身来到广场,几乎跪下来劝学生们撤离。“坐在纪念碑台阶上的那些男孩女孩那么天真,那么漂亮,”他哽咽了。很多年后他仍时常想起那些面孔。VOA最新出品叙事类播客《越洋电话》。
香港如何扼杀六四记忆; 马斯克两天内与中国高级官员的会晤次数超过了拜登政府官员几个月来的会晤次数;欧盟可能同意下周对中国公司实施新的制裁! | #香港简报 | #香港简报
香港新闻台3天前 (UTC)
香港如何扼杀天安门广场的记忆https://www.economist.com/the-economist-explains/2023/06/02/how-hong-kong-is-snuffing-out-memories-of-tiananmen-square马斯克2天内与中国高级官员的会晤次数
“纪念六四就是记住白纸运动”,“白纸一代”的六四记忆
美国之音中文网3天前 (UTC)
26岁的黄意诚是上海白纸运动的参与者之一。他曾一度被捕,后逃离中国,目前在柏林读书。在他出生的1996年,距离1989年天安门广场上的镇压已经过去七年。作为在千禧年前后长大、关心政治的中国年轻人,他如何看待34年前的那场希望与心碎并存的学生运动?六四对于他的意义又是什么?
【六四34】全球播种 不会被遗忘的记忆
自由亚洲电台3天前 (UTC)
过往每年到六四前夕,民主派议员都有六四提案,而维园烛光晚会更是全球悼念的动要活动。在香港通过《国安法》之后,虽然维园烛光不再,但今年除了美国众议院提出悼念六四受害者决议案、人权观察批评习近平清洗六四有关记忆外,全球更有超过50场游行、展览和烛光晚会,从周五(2日)至六四当晚
海内外抗遗忘:许志永狱中吁“六四禁食” 新纪念馆美国今开幕延“六四”记忆
RFI法广3天前 (UTC)
后天是“六四事件”34周年纪念日,在香港因打压而难以公开悼念之际,海内外均出现抗拒遗忘的行动:六四纪念馆在香港的被迫关闭后不足两年,重建的新馆今天在美国纽约开幕;上月因“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囚14年的维权律师许志永透过管道向外界传递讯息,表示“六四”会在狱中继续悼念:“我会禁食一天
香港抹去六四记忆 文物保存寄望海外
德国之声3天前 (UTC)
天安门事件将届34周年之际,“六四纪念馆”在纽约开幕。在香港当局系统性抹去这场大屠杀记忆的此刻,专家告诉DW,海外的纪念活动将延续香港的传统,也代表人们对自由和民主的渴望不会那么容易被浇熄。
直播难救天涯社区:3小时最高在线人数仅1000
文学城2023-05-29 12:16:16 (UTC)
一代网民的记忆回来了。5 月 28 日晚,一场名为 " 重启天涯 " 的直播义卖拉开了帷幕。在组织者前天涯社区执行总编辑宋铮的设想里,这场直播将持续 7 天 7 夜,希望能够给天涯社区筹集 300 万元,用以支付电信机房费用,恢复天涯社区的正常访问。
宿命论?最新研究:基因决定你的人生选择?
文学城2023-05-27 18:15:40 (UTC)
The New York Times利维坦按:近些年,研究人员发现形成新记忆时伴随着一些表观遗传变化。例如,神经元中的 DNA 螺旋结构被重新排列,同时新的甲基化模式被建立。然而,表观基因组的可塑性并非全然有益。一些研究表明,压力和其他负面影响可能会改变我们细胞内的表观遗传模式,从而导致长期的伤害。
习近平自己就是受害者 中国不能抹去文革十年
文学城2023-05-19 01:28:36 (UTC)
文化大革命发生在1966年到1976年间,据估计造成160到200万人死亡,给整整一代人及其后代留下创伤,它似乎不可能被忘却或无视。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这场运动意在清除残余在中国社会里的非共产主义元素,结果颠覆了几乎一切神圣的制度与规约。向来受尊重的教师和学校背上污名。书本遭焚烧和封禁,博物馆被洗劫
中国回避淡化文革十年 但不能抹去其黑暗的历史
倍可亲2023-05-19 14:19:00 (UTC)
专栏作家 中国政府从来不太热衷于保存那灰暗十年的记忆。但一个国家但凡选择回避淡化其最黑暗的历史,必然将继续产生回响,并付出遗忘的代价。当一个国家选择回避对其最黑暗历史的全面清算,这种怀旧冲动往往就会助长脱离现实的妄想,并为政治宣传提供便利。https://t.
青年失业率已破20% 新上山下乡运动 唤醒痛苦记忆
文学城2023-05-17 03:51:41 (UTC)
失业率创历史新高,青年一代普遍对前景感到迷茫的大背景下,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有关"新时代年轻人应当走进乡土“的号召,令人不禁想起了毛泽东时代的上山下乡运动。 (德国之声中文网)《新苏黎世报》发表评论称,五月四日是中国的青年节,但今年的"五四"
15年后,努力记住地震是一种责任
倍可亲2023-05-15 02:55:00 (UTC)
15年足够长了。地震后几天出生的婴儿,现在已经15岁了。他们不会有地震的记忆。等再过5年,他们就是20岁的大人,那时“地震”就更加遥远了。有的孩子则永远停留在那里。有一个段子说,地震时遇难孩子的家长,有时候看到那些活下来的孩子同伴,会感叹:“原来长
研究人员发现纳米线网络能像人脑一样学习和记忆
倍可亲2023-04-25 16:16:00 (UTC)
IT之家 4 月 25 日消息,人类的大脑能够通过神经元和突触的连接网络处理信息,这种网络结构也能被纳米技术所模仿。纳米线网络(Nanowire network)是一种纳米技术,通常由肉眼不可见的高导电银线制成,覆盖有塑料材料并形成网状结构。它们能够自我组装成一个具